我叫高芳民,今年83岁,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我担任肇东市铁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2004年,我正式退休,被返聘为正阳街道办事处关工委副主任,继续发挥余热。如今,我身兼数职,既是绥化市肇东市正阳老年大学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又兼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正阳老年大学,是在正阳片区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由一群满怀热情的老年志愿者共同创立的非营利性组织。这里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目前,学校拥有6000平方米的校舍,教职员工53人,累计招收老年学员4000余人次,其中“五老”人员300多人,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老年大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建校十余年来,正阳老年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先后接待了国家、省、绥化市、肇东市各级领导视察观摩40多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我们的办学事迹也被《老年报》《黑龙江日报》《绥化日报》以及肇东市电视台等媒体60余次报道,成为了当地老年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学校更是荣获了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的“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我个人也荣获了“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全省关心下一代优秀‘十大员’”等荣誉。
2025年6月,省关工委调研组莅临我校调研,对我们开展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给予了充分赞赏和鼓励,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决心。
回顾自己20多年的工作历程,我深切地感受到,正阳老年大学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正阳片区党委的关爱帮助。他们为我们办学和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物资保障,让我们能够安心办学,为老年人服务。
二是老年大学与关工组织的有机结合。我们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优势,设置关工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夕阳托朝阳”等老少同乐活动。为了找到老年教育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契合”点,我们积极与周边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生校外活动站机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教育和活动的展示平台,实现了老少共融、共同成长。
三是作为一名“五老”人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只想在自己有生之年,通过自身经验,为国家、为社会、为我们的下一代奉献点余热,以无愧于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大爱,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新时代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将我担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将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老年大学作为老同志聚集、“五老”人员汇聚的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价值。这些老同志政治素养高,工作经历广,实践经验多,兴趣爱好广,有能力和意愿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体力量。建校初期,我们就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写进学校章程第一章、第七条。老年大学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四个关键作用”:一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沟通中的桥梁作用的;二是在讲文明、树新风中的积极带头作用;三是在民主与法治教育中的宣传作用的;四是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二、注重“五老”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学校精心规划,开设了12个丰富多样的教学班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朗读、声乐、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剪纸、手工艺术、模特形体、养生保健、柔力球、太极拳、乒乓球和智能手机学科。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均由一群热心公益、经验丰富的老年志愿者教师承担。而被培训的老同志们则享受着免费学习的福利,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与此同时,学校在活动设施建设方面不遗余力,打造了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学习与活动空间。有电影放映厅、排练厅、展示厅、小剧场、棋牌室、健身馆、图书阅览室、手工制作室等,在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下,离退休人员及“五老”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受教者都基本掌握一项或多项专业知识技能,累计创作诗歌150多篇、书法1000多幅、绘画200多幅、剪纸超千幅、手工制作300多件,掌握了身体锻炼的技巧,掌握了智能手机基本操作技能、网络订票和网上购物知识。离退休老同志对党、对祖国热爱更浓了,对现实生活的乐趣更大了,老有所为更有精气神了。
三、用创新机制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为充分发挥老年大学与小学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资源优势,形成教育合力,老年大学关工委与三友小学关工委经过深入研讨与精心筹备,正式签署了《“夕阳托朝阳,大手牵小手”助力少年儿童成长行动方案》。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丰富活动形式,创新工作载体,把少年儿童做为思想引领、关爱服务的主体。
通过“五带”:(带你树理想、带你修品行、带你去实践、带你学特长、带你进基地),协作构建“校内+校外”资源有效利用,队伍有效动员,老少共同参与的社会化育人体系,汇聚起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夕阳”力量,实现活动联办、基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成果互认。
每逢清明、“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和“9·3”抗战纪念日等重要节点,老年大学关工委与三友小学关工委和相关幼儿园都联合举办老少牵手的观看红色影片和诗词颂读、歌舞表演、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各种联谊活动。2025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四项活动:5月25日,举办“童心共筑中国梦”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参观剪纸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剪纸作品以“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和“走进新时代”三大时期为主题,展出作品72幅;5月27日,举办“童叟携手筑梦,共谱时代华章”庆“六·一”文艺演出;5月29日,举办“银发童心共赴历史之约”活动,参观肇东市历史记忆展馆,共同探寻肇东的历史脉络;6月5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红色记忆,组织学生在老年大学电影放映厅观看影片《长津湖》,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学生们鸦雀无声,不少学生红了眼眶,他们相互交流感受,流露出对英雄先烈的深深尊崇之意。
四、热心关爱弱势群体
考虑到辖区内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下午放学后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困境,我们在老年大学专门开设了学生四点半看护班。为辖区内40余名少先队员在下午放学后提供了一个安全、有益的学习教育和活动场所。四点半看护班的开设,不仅切实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孩子们在这里既能完成作业、提升知识技能,又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实现了学习与成长的双赢。
针对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脱节问题,我们积极邀请有相关老师、专家到老年大学讲课,强化家长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支持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与学校和社会同心、同步科学育人的自觉性,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好评。
正阳片区忠信社区辖区内有一低保户居民叫段文志,严重弱智,妻子十年前离家出走。15岁的女儿段丽丽是一天学没上,帮大娘卖菜不会算账,在饭店打工经常把菜端错。
当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内心深受触动,毅然许下承诺,一定要帮助段丽丽解决上学问题。我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在社区活动室为她补习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段丽丽学习十分认真刻苦,尽管基础薄弱,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努力跟上学习进度。经过五个月的辛勤付出,她成功补完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课程。
看到段丽丽的进步,我倍感欣慰,又积极与铁路学校沟通协调,为她购买了三年级的课本、书包和文具,并将她送到铁路学校插班就读小学三年级。此后,段丽丽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放学后和周日都坚持来我家写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我请教。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她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小学五年级毕业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她顺利到肇东大庄园上班,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挽救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我虽然在老年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这个岗位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和上级关工委的部署要求还存在很多的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下一步工作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是剪纸班、手工班、朗读班走进学校与学生与们互动;二是假期学校放映室、棋牌堂、乒乓球室,全部对孩子们开放;三是举办乒乓球、棋类、太极、柔力球、剪纸、书法、手工等比赛、展演活动,吸收孩子们参与;四是继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寒暑假期允许学员带领青少年进校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真正做到“夕阳伴朝阳,守护朝阳更美好。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充满温度的事业,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大计、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乎千万家庭幸福。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在老年大学与中、小学健全学生关爱机制上不断探索创新,让老年大学真正成为老少共乐的“精神家园”。